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5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203/R
邮发代号: 52-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学术会议纪要
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181医院承办的全军第五次医学伦理学专业学术会议,于2009年7月3日至5日在桂林召开.......
作者:马长永;齐鸣;洪志莹 刊期: 2009- 04
-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策略研究
对如何在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临终关怀理念淡薄、从业人员稀缺、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中国,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意义、困境及策略选择进行了讨论.......
作者:石礼华 刊期: 2009- 04
-
从对死亡的缺失思考谈死亡的哲学内涵
死亡是生命不可超越的终极归宿,正是生之有限造成了人们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但是对死亡的逃避和漠视将会导致人们缺乏对生命真谛和意义的整体把握和领悟.通过对死亡内涵的哲学追问,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反思,由死观生,就会使人们更加善待生命,从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作者:郭德君 刊期: 2009- 04
-
医疗同意权主体合理性探究
医疗同意权是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病情诊断以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信息后,作出接受治疗与否以及选择何种治疗方案的人格权利.患者医疗同意权作为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借鉴、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医疗同意权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陈耀明;韦勤 刊期: 2009- 04
-
对681名在校医学生性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杭州地区高等医学院校681名大学生的调查,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本科学生的性道德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周银 刊期: 2009- 04
-
伦理视角下基因筛选技术分析
人类基因组图谱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后,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成为疾病诊治领域的热点前沿技术.英国、美国相继诞生了通过基因筛选技术孕育的筛除了某种致病基因的婴儿,一时间基因筛选技术的讨论十分激烈.这究竟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希望,还是给人类带来毁灭的灾祸?是应当全面取缔,还是科学利用?围绕基因筛选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作者:姜鑫 刊期: 2009- 04
-
加强科室间沟通促进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能增加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误会,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服务.通过论述如何做好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使医技科室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医院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王彬翀;姚红梅;彭蓉;唐芳雪 刊期: 2009- 04
-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育的影响
随着人类医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殖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类生育的自然属性日益被社会性消解.生育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因此从社会角度出发,人们对生育行为进行越来越多的人为干预,这种干预表现为对生育需求的控制、对生育方式的改变和对生育结果的设计与选择.对生育的人为干预消解了生育与两性结合的联系,破坏了基于自然秩序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自然性被消解的同时,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如何重建新的稳定的社......
作者:张晓虎;刘沈之 刊期: 2009- 04
动态资讯
- 1 关于我国器官捐献伦理社会体系建设研究进展的综述
- 2 基于伦理委员会视角的临床研究协调员角色定位及其职责探讨
- 3 医学技术伦理视角下的医德研究——医患关系问题的理性思考
- 4 对医院引入第三方机制开展社会评价的研究报告
- 5 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健康人文》课程为例
- 6 “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医德的影响
- 7 建立护患关系的护理道德要求
- 8 迷失中把握方向创新中寻求突破--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探微
- 9 对681名在校医学生性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 10 口腔内科临床实习生医患交流的研究
- 11 论医学院校师德建设和学生的医德教育
- 12 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护理事业
- 13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
- 14 构建和谐医院的经济伦理学视角
- 15 钟南山、胡庆澧、邱仁宗、刘少明题词
- 16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制度对我国医师准入制度的启示
- 17 回顾我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工作的经历(1976~1992)
- 18 外科医生的能耐与无奈
- 19 理解患者——论医患价值判断差异及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价值沟通能力
- 20 《弟子规》对医德教育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