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首页>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1年第01期

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社会伦理对策

蒋惠华

关键词:铅污染, 儿童健康, 行为异常, 卫生习惯, 危险因素, 被动吸烟, 胎儿期铅暴露, 植物性食物, 环境, 儿童生长发育, 重金属元素, 医学伦理学, 视觉反应时, 生物学机制, 密切接触者, 儿童铅中毒, 作业人员, 智力发育, 孕期, 油漆
摘要: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元素,从古至今对人类有着重要用途。但同时铅对人的机体具有毒性的负面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对铅毒性的认识,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低浓度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的影响。我国毒理学工作者在流行病学、铅经胎盘转运的动力学以及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以下有关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有关社会伦理对策措施。 儿童铅中毒是我国比较普遍和较重要的社会问题。王育文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儿童在行为异常发生前有长期铅接触史,包括被动吸烟、父母为铅作业人员或密切接触者、儿童有不良卫生习惯、家居交通要道、喜食涂有广告油彩的袋装食品等,且为上述多因素并存者居多。提示:长期低剂量铅暴露可能是儿童行为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1]。何清等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彩色油漆、积木、转椅、儿童床的油漆中均含铅,这些物品很少清洗,儿童频繁接触使得手尘铅较高,如果卫生习惯较差一些,势必通过“手—口”接触将铅摄入体内,从而使体内血铅升高[2][3]。宋华琴等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铅摄取途径从食物和呼吸两个来源来看,90%一98%来自食物,其中89%来源于粮谷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儿童的血铅与操作智商及视觉反应时值高度相关,提示铅污染已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4]。颜崇淮等研究发现,孕期被动吸烟、家庭成员接触铅、居室邻近马路、居住大环境有煤烟污染,以煤作为家用燃料和孕期食用皮蛋是胎儿期铅暴露的危险因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