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5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203/R
邮发代号: 52-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证据规则对医务人员职业角色定位影响的思考
涉医的证据规则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有重大影响.紧张的医患关系、日益增多的医疗诉讼、医务人员过重的心理负担以及免责期待等,使医务人员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和消极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探讨积极的应对策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角色的回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张雅梅;杜淑英;孙瑞卿 刊期: 2008- 04
-
医生职业道德自律内驱力的形成机制思考
临床医生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的内在动力是其职业道德缺失的关键.医德自律内驱力的形成,是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结果,其中,自律起着主导作用.有效地促进医德自律内驱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重视个体的内在需求和道德自觉;必须重视道德评价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必须重视促进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与统一.......
作者:张峰 刊期: 2008- 04
-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伦理学思考
从伦理学角度对艾滋病咨询与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歧视和保密问题、知情同意、个人权利和社会公众知情权问题,匿名与实名检测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制订艾滋病咨询检测策略提供伦理学方面的参考.......
作者:金霞;汪宁 刊期: 2008- 04
-
艾滋病医院内传播的预防进展及伦理问题
分析艾滋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途径、预防措施及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尊重艾滋病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正当权利在预防医院内艾滋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加强全社会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尊重医患双方在预防艾滋病感染方面的权利、地位以及及时救治的正当性.尊重医疗权、隐私权,在知情同意前题下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同时应尊重医务人员的权利,在医院内艾滋病传播预防与控制中提供专业指导和防护设施.......
作者:任南;李建华 刊期: 2008- 04
-
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对策
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提出了针对医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对策.......
作者:俞林伟 刊期: 2008- 04
-
简论儒道佛的心理保健方法
初步探讨了儒家、道家、佛家心理保健方法的主要特点、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和具体操作程序,以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的心理保健方法.......
作者:胡凯;张洪春 刊期: 2008- 04
-
302名医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关于解释图的研究与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解释图入手,为了解我校医学生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对西安交通大学3lO名医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本校医学生中具有典型型精神质人格的男生多于女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上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个性稳定者约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女生主要表现为外向不稳定,男生则主要表现为内向不稳定.这些均提示应根据我校学生自......
作者:王亚萍;田苑;刘灵;马新欣;邓永宁 刊期: 2008- 04
-
荣格原型理论对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的启示
作为精神分析大师的荣格,他的原型理论内涵丰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以及自性三个原型在潜意识里相互影响,形成与意识自我的有机统一.这些理论对于在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儿童人格双性化的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意叉.基于此理论的人格双性化策略,因为尊重儿童主体性,考虑到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真正意义,而更具伦理性.......
作者:李曙光;郑艳 刊期: 2008- 04
-
地震后重症伤员康复治疗与心理救援
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身心受到严重损伤,如重度颅脑损伤、脊柱及骨盆骨折、四肢肢体坏死后截肢、时伤员的打击巨大,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等,虽然经过医务人员积极的早期救治,大多数伤员获得新生,但有相当一部分伤员会留下程度不同的残疾.如果及早的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大限度恢复机体的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下面就骨折、截肢、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后截瘫等伤员的康复治疗、心理救援与灾害伦理......
作者:蔡周来 刊期: 2008- 04
-
胃造口人工喂食与临终关怀的伦理学思考
医院必须就生命垂危患者的临终关怀--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如胃遣口管人工喂食的开展或放弃等同题与家属讨论.作者就这种治疗措施的医学伦理学现状、问题、利弊、建议进行讨论.......
作者:袁金忠;叶启发;贺达仁 刊期: 2008- 04
动态资讯
- 1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作实践
- 2 良好医患沟通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重要性
- 3 医务社会工作对肿瘤疾病治疗康复的介入
- 4 精子库引发的伦理问题研究
- 5 重视护理道德教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6 医患会话的身份建构研究
- 7 践行医德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 8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 9 封建迷信活动新动向及其对群众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 10 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研究
- 11 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 12 提高高职学生现场救护能力的社会伦理分析
- 13 关于新医改医联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 14 新媒体环境下新疆医学生媒介素养分析与对策研究?
- 15 医者礼仪错位及对策
- 16 浅论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医生职业道德的几个问题
- 17 关于医学理性精神及其相关因素的思考
- 18 关于加强医学生诚信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
- 19 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探索
- 20 集思广益总结办刊经验开阔眼界规划未来发展——《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召开期刊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