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执业药师新规落地:十年最大变革

时间:2025-08-04 09:52:00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执业药师队伍管理的三项新规。此次调整被业内称为“十年内力度最大的行业变革”,从人才培养、资质审核到职业发展路径均作出系统性优化,旨在回应群众对用药安全的迫切需求,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继续教育升级为“知识保鲜计划”

以往执业药师每年需完成30学时继续教育,新规将标准提升至45学时,并引入“模块化必修课”机制。药事法规、慢性病用药管理、中药饮片鉴别等六大核心领域成为固定学习板块,课程形式从单向授课转向案例分析、模拟处方审核等实战训练。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手机系统打补丁——新的疾病谱、药品迭代速度远超过去,药师的知识库必须每季度‘自动更新’才能避免‘运行卡顿’。”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透露,新规实施后将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与处方权直接挂钩,“未达标者将面临暂停调剂权限的处罚,相当于给知识老化设置了硬性刹车”。

准入门槛筑起“双滤网”防线

学历教育与实践经验构成新准入体系的“双引擎”。教育层面明确自2025年起,报考人员需具备药学、中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毕业生则需叠加三年相关工作经验。实践环节新增“180天实体药房轮岗”硬指标,涵盖处方审核、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全流程。药监部门相关负责人比喻:“过去考核像‘开卷考试’,现在变成‘实验室操作’,光会背书远远不够。”广东省已在试点“AI辅助监考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考生在模拟发药场景中的微表情、操作规范性,人工智能实时生成评估报告。

考核机制引入“三维雷达图”

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新规建立日常行为、专业能力、服务评价三维度考核体系。省级监管平台将接入药店ERP系统,自动抓取药师处方审核通过率、抗生素拆零销售记录等12项行为数据;每季度随机抽取5%执业药师参加“密室逃脱式考核”,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用药冲突排查、特殊人群剂量换算等任务;患者扫码评价系统则把“药师是否用方言解释副作用”“是否主动提醒药物储存条件”等细节纳入评分。上海市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用交通管理作类比:“就像驾照分数周期清零,药师每年有12分基础分,未通过突击检查扣3分,患者投诉查实扣2分,扣完即触发回炉培训。”

这项被称为“执业药师2.0”的改革方案,正在催化医药零售行业的连锁反应。头部连锁药店已启动“人才储备战”,某上市企业宣布将药师年薪基准线提高18%,同步建立内部导师制;部分智能化药房加快部署“电子药师助手”,在审方环节为人工审核提供AI双重校验。随着新规落地,预计全国2.7万家单体药店将面临更严峻的人才竞争,而公众获得的将是用药错误率降低、个性化服务提升的双重保障。这场以专业化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正在重塑医药服务生态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