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湿热天痛风警报!3招化解关节危机
时间:2025-08-21 17:33:41
湿热天气下,人体代谢容易失衡,尤其对痛风患者和高尿酸人群而言,关节疼痛、红肿甚至发热等症状更易被诱发。这种看似普通的关节不适,实则是尿酸结晶在关节处沉积引发的炎症反应,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慢性损伤。以下从症状识别到综合管理,为高危人群提供系统化应对策略。
湿热为何成为痛风的催化剂?
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若未及时补充,尿液浓缩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同时,汗液蒸发带走水分但无法排出尿酸,相当于把尿酸"浓缩"在血液中。就像被烈日晒得黏稠的糖浆,尿酸浓度越高,越容易析出针状结晶刺激关节。数据显示,夏季痛风发作率比冬季高30%,其中湿热天气占比超六成。
急性发作期的三重警报
当大脚趾、踝关节等部位出现突发性刀割样疼痛,伴有关节红肿发热,可能提示痛风急性发作。此时关节局部温度可比正常部位高2-3℃,触摸时有类似刚出炉面包的灼热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38℃左右的低热,这是免疫系统清除尿酸结晶时产生的炎症反应,如同身体拉响的防空警报。需特别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热会加重心脏负担。
冷敷与药物的黄金组合
急性期应立刻采用"冰镇"策略: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能使血管收缩,相当于给发烫的关节"物理降温"。疼痛剧烈时,医生可能开具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如同消防员,既能扑灭炎症又缓解疼痛。但需警惕老年人用药需调整剂量,避免伤胃。
每日2000毫升的水量密码
饮水是稀释尿酸的天然方法,建议每天饮用至少8杯水(约2000ml),相当于4瓶标准矿泉水。可尝试"时间标记法":晨起空腹500ml,上午10点、下午3点各400ml,其余分散在餐间。若觉得白水乏味,可交替饮用淡柠檬水(柠檬酸能碱化尿液)或玉米须茶,但需避免含糖饮料——它们就像伪装的尿酸助推器。
餐桌上的嘌呤地雷图鉴
高嘌呤食物分为三类危险等级:
红色警戒:动物内脏(每100g含300mg以上嘌呤,相当于直接注射尿酸)、浓肉汤(长时间熬煮使嘌呤倍增,如同嘌呤浓缩液)
黄色预警:海鱼(沙丁鱼等中嘌呤含量约200mg/100g)、豆类(干黄豆嘌呤含量堪比小型"嘌呤仓库")
绿色安全:牛奶(含乳清蛋白促进尿酸排泄)、黄瓜(96%含水量可稀释尿酸)
阶梯式运动方案
发作期应保持关节制动,缓解期可进行"漂浮式运动"——水中行走利用浮力减少关节压力,相当于给关节装上缓冲气囊。稳定期推荐太极的云手动作,通过缓慢旋转促进关节滑液循环,动作幅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如同给生锈的轴承滴润滑油。
湿热季节还需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左右最佳。突然受冷会使尿酸溶解度下降,就像冷水冲蜂蜜易产生结晶。建议随身携带薄外套,避免关节直接对着冷风吹。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理想值应控制在360μmol/L以下,相当于在血液中维持足够的"尿酸溶解空间"。通过系统管理,即使湿热天气也能保持关节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