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三类药物正在摧毁你的健康

时间:2025-08-19 10:21:44

在医疗保健领域,合理用药如同掌握一把双刃剑——用对时机能治病救人,但若长期依赖某些药物,反而可能让健康陷入新的危机。近期医学研究显示,三类常用药物正成为"温柔告别"名单上的重点关注对象:阿司匹林、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耐药性、副作用累积等隐患,就像过度开垦的土地终将失去肥力。

阿司匹林:心血管卫士的隐藏代价

作为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立下汗马功劳。但最新《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指出,长期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40%-60%。这好比每天用砂纸轻轻擦拭胃黏膜,初期微不足道的刺激,经年累月可能演变成难以愈合的创面。尤其对60岁以上健康人群,医生建议重新评估用药必要性,转而通过控制血压、戒烟等基础措施维护血管健康。

抗生素:过度使用引发的生态灾难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门诊感冒患者抗生素滥用率达61%,而实际需要使用者不足20%。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如同在体内发动"无差别轰炸",不仅消灭有害菌,更会误伤肠道益生菌群——这些占据人体免疫系统70%兵力的"盟友"。更严峻的是,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相当于每45秒就有1人因"超级细菌"丧生。当常见感染再次来袭时,我们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就像拿着生锈的武器对抗进化后的敌人。

激素类药物:甜蜜陷阱的慢性侵蚀

皮质醇激素在对抗炎症、过敏时效果立竿见影,但持续使用超过3个月的患者中,约30%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库欣综合征表现。激素的调节作用类似身体精密的恒温系统,长期外源补充会令自身腺体"怠工”,就像总用外部电源供电的电池终将报废。更棘手的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肾上腺危象,医生建议采用"阶梯式减量法",让身体像慢慢松开拐杖的康复者般重新找回平衡。

科学告别的三大黄金法则

1.体检先行:用药超6个月者应做专项评估,如阿司匹林使用者需定期胃镜监测,就像汽车定期保养避免爆缸风险。

2.替代疗法:用益生菌制剂逐步替代抗生素维护肠道生态,用冷敷、针灸等物理疗法部分替代激素抗炎。

3.精准断舍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减药计划,激素类药物每两周减量10%,比直接停用安全度提升3倍。

医学界正在从"越多越好"转向"精准适量"的用药哲学。记住这些药物不是敌人,而是需要理性驾驭的工具。当出现用药困惑时,最智慧的选择永远是:拿起电话预约您的专科医生,而非继续从药柜里取出那些熟悉的药盒。健康的生活不需要依赖药片堆积,就像真正的安全不是住在无菌室,而是建立强大的自身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