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医保基金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时间:2025-08-05 17:52:52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但欺诈骗保、过度医疗等乱象仍时有发生。为守护老百姓的"救命钱",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于近期启动全国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整治行动,这场覆盖医疗机构、药店、参保人的"全链条体检",正以高压态势重塑行业秩序。
一、专项整治的三大核心靶点
本次行动聚焦三类高风险领域:一是虚假住院、伪造病历等"假病人"骗保行为;二是过度检查、分解收费等"假病情"违规操作;三是药店串换药品、刷卡套现等"假票据"灰色产业链。这些行为如同医保基金血管中的"血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直接侵害参保群众权益。
据2023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数据显示,某省三级医院通过虚记手术耗材,单笔骗保金额就达82万元,相当于500名城乡居民全年医保筹资总额。专项整治将运用大数据筛查、智能监控等手段,建立类似"电子眼"的实时预警系统,对异常诊疗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二、普通人如何识别骗保红线
参保群众需特别注意三种常见情形:当医疗机构诱导"挂床住院"(实际未住院却办理住院手续),或要求患者"假就医真开药"时;当药店提出"用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等置换方案时;当参保人出借医保卡给他人使用时,这些行为都已触碰法律红线。
典型案例显示,某市参保人王某将医保卡租给药贩子使用,不仅被追回违规费用,还面临诈骗罪刑事指控。医保凭证就像"金融身份证",任何买卖、出租行为都将纳入信用惩戒体系,影响后续参保待遇。
三、监管科技构筑立体防护网
此次整治突出技术赋能,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归集近60万医疗机构数据,能自动识别"同一患者短期内跨省重复开药"等异常模式。某地医保局通过药品用量分析,发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降糖药采购量竟是实际需求量的3倍,最终查处了虚构处方的骗保案。
对于普通患者,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时查询就医记录。若发现账单中出现"从未做过的检查项目"或"莫名多出的治疗项目",应立即向12393医保服务热线举报。这些举措相当于给每位参保人配备了"医保雷达",让暗箱操作无所遁形。
四、长效机制守护民生底线
专项整治并非"一阵风",而是建立常态化监管的重要契机。医保部门正在推行"黑名单"制度,严重失信主体将面临公开曝光、行业禁入等惩戒。2024年起,全国将实施医保基金监管信用评价,医疗机构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医保结算额度。
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举报骗保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这就像建立全民参与的"医保安全哨"系统,通过社会共治让违法行为寸步难行。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医保基金安全网正越织越密,为14亿参保人筑牢健康保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