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疤痕修复的关键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时间:2025-08-05 15:17:13

在皮肤创伤修复的漫长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涂抹瘢痕膏上,却忽略了真正决定疤痕形态的关键因素——皮肤张力。事实上,减张治疗才是预防疤痕增生的核心手段,其重要性远超瘢痕膏的局部修饰作用。这背后的科学原理,要从人体伤口愈合的力学平衡说起。

皮肤张力的隐形战争

当皮肤受到创伤后,新生的肉芽组织就像刚破土的幼苗,而周围成熟的皮肤则如同坚硬的土壤。伤口两侧的成熟皮肤因弹性纤维的收缩产生持续拉力,这种力量可达正常皮肤的20倍以上。就像拉链被暴力撕开时布料的回缩,张力会使伤口边缘逐渐分离,迫使新生组织不得不通过过度分泌胶原蛋白来"加固"自身,最终形成宽大凸起的疤痕。减张产品(如减张贴或减张器)通过物理性牵拉伤口两侧,相当于给伤口安装"稳定支架",将这种破坏性张力降低70%-80%。

瘢痕膏的局限性:治标不治本

虽然硅酮类瘢痕膏能形成保护膜、软化疤痕组织,但其作用仅停留在表皮层。就像给开裂的墙壁刷涂料,表面虽平整却无法阻止墙体继续位移。临床数据显示,单独使用瘢痕膏对张力性疤痕的改善率不足40%,而联合减张治疗时效果可提升至85%。尤其对于胸背、关节等张力集中部位,瘢痕膏甚至无法阻止疤痕以每月1-2mm的速度扩张。

黄金修复期的力学干预

创伤后的前三个月被称为疤痕形成的"黄金窗口期",此时成纤维细胞像混乱的建筑工人,在张力影响下会无序堆积胶原蛋白。减张治疗通过持续6-12个月的力学调控,相当于给这些工人提供精准的"施工图纸"。研究发现,坚持减张的患者疤痕宽度可控制在1mm以内,而未干预者往往超过5mm。对于剖腹产、甲状腺手术等线性切口,术后立即使用减张器的患者,一年后疤痕美观度评分比仅用瘢痕膏者高3.2倍。

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

理想的疤痕管理应该像组建一支特种部队:减张产品是正面作战的主力军,负责切断疤痕增生的源头;瘢痕膏则像后勤部队,通过保湿和抑制炎症来优化修复环境。临床建议在拆线后48小时内开始减张,2周后再叠加硅酮类产品。这种"先力学后化学"的序贯疗法,能使疤痕成熟周期缩短30%-50%。

从进化角度看,人类皮肤的这种张力特性本是伤口快速闭合的生存策略,但在现代医学追求美观的需求下,主动干预力学环境已成为疤痕管理的革命性突破。下次面对伤口时,不妨记住这个比喻:减张治疗是决定疤痕命运的"地基工程",而瘢痕膏只是最后的"装修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