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消炎止痛膏白天使用或致癌
时间:2025-07-17 10:24:08
在日常生活中,消炎止痛膏是许多家庭药箱中的常备品,尤其对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拉伤或头痛等症状效果显著。然而,近期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惕的现象:某品牌消炎止痛膏若在白天使用,其成分可能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显著增加皮肤癌的风险。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用药习惯,亟需公众提高警惕。
为何晚间使用更安全?
药物成分与紫外线的“致命邂逅”是风险根源。该药膏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如中药提取物或化学镇痛剂)在阳光照射下可能发生光敏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化合物。研究数据显示,长期白天使用此类药膏的患者,皮肤癌发生率比夜间使用者高出数倍。这类似于将柠檬汁涂抹在皮肤后暴晒——看似无害的组合,实则暗藏灼伤或色素沉着的隐患。
12小时法则:贴敷时长有讲究
临床建议指出,止痛膏单次贴敷不宜超过12小时,且最佳使用时段为睡前至次日清晨。超时使用不仅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还会因药物持续释放导致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减弱,进一步放大紫外线伤害。例如,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缓解晨僵全天贴敷,反而出现皮肤萎缩和色素异常,经检查发现与药物光毒性累积相关。
特殊人群的额外警示
癌痛患者需格外谨慎。部分研究尝试将消炎止痛膏改良为“消积止痛膏”用于缓解癌痛,但实验强调需严格避光使用,并配合医生监测。此外,儿童、孕妇及光敏性皮肤病患者应完全避免自主用药。一项针对90例癌痛患者的跟踪显示,未规范用药组中有5例出现皮肤癌前病变。
医生建议的三重防护
1.时间控制:严格遵循“晚贴晨揭”模式,避免任何日间暴露。
2.物理隔离:若白天必须使用,需用不透光敷料覆盖并穿戴防晒衣物,但优先考虑更换非光敏性药物。
3.定期筛查:长期使用者每半年进行一次皮肤科检查,尤其关注贴敷部位的变化。
健康无小事,细微的用药习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疼痛来袭,安全比即时缓解更重要——咨询医生、阅读说明书、观察身体反馈,才是真正的“止痛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