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食道受损真相:一个习惯,危害无穷!

时间:2025-04-16 09:21:21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其中,有一个错误的习惯,正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那就是滥用药物。近期,有研究指出,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食道受损,甚至引发严重的食道疾病。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用药习惯。

药物是我们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但过度依赖和滥用药物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食道作为连接口腔和胃部的通道,承担着输送食物和水分的重任。然而,当药物在食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或者浓度过高时,就可能对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长期下来,可能导致食道炎症、溃疡甚至穿孔等严重后果。

究竟是什么错误习惯导致了食道被药“割烂”呢?答案就是:很多人喜欢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随意服用药物,尤其是那些需要空腹或餐后服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在没有食物的缓冲下直接接触食道黏膜,容易造成刺激和损伤。此外,还有一些人为了图方便,将药片干吞而不喝水,这样也会增加药物对食道黏膜的刺激。

以常见的抗生素为例,它们通常需要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然而,有些人却选择在空腹时服用,认为这样药效会更好。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药物对食道的刺激风险,还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样地,一些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也需要在餐后服用,以利用食物作为缓冲,减轻药物对食道的损伤。

除了抗生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能对食道造成损害。例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们在抑制疼痛的同时也可能刺激食道黏膜,引发炎症和溃疡。长期或大量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避免呢?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处方时通常会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来服药。其次,对于需要特定时间服用的药物,一定要严格遵守用药时间,不要随意更改。同时,在服药时应该搭配足够的水分,以确保药物能够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我们还应该提高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和警惕。在使用任何新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了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当然,预防食道被药“割烂”并不仅限于合理用药这一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行为。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还能降低药物对食道的损伤风险。

食道被药“割烂”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通过合理用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这一风险的发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药物滥用带来的伤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