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医学伦理学》以实践性、哲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以病人为中心、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中道德发展、道德地位、道德作用、道德标准、道德培育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提供介绍国际医学伦理发展、研究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医护人员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医德修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还及时报道卫生部领导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医德医风建设的批示、论述,使杂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道人工授精、计划生育、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也是本刊着力反映的一个侧面。
专著的CIP如果查不到作者的名字可以用来评职称吗?
时间:2024-05-09 14:12:54
CIP查不到名字,评职称时还能用吗?这是许多人在准备评职称出书时常常会思考的问题。在一本书中,可以安排的作者位置包括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当说到“CIP查不到名字”,我们主要指的是出书的副主编或参编。在评职称过程中,参评人需要在正确的作者位置上署名,这样才对评职称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果CIP查不到名字,这个作者位置对评职称还有用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CIP。 专著的CIP号指的是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其英文全称为"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CIP数据涵盖了图书的详细编目标题、著录信息、检索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注记。具体来说,著录信息包括了书名、作者、版本详情以及出版信息等,而检索信息则提供了书名检索点、作者检索点以及主题词等关键内容。CIP数据被视为图书在国内的合法身份证明,对于一本图书来说,若想在国内(不包括港台地区)正式发行,那么ISBN号和CIP数据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如果专著的CIP查不到某个作者的名字,这个作者位置还能用于评职称吗?
在评职称出书时,通常要求书籍是公开出版的。公开出版的书籍需要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备案,记录书籍的相关信息。其中,对于出书作者的记录,一般仅限于前三名,也就是书籍的主编。这意味着,作为副主编或参编的作者名字可能不会在CIP中出现。但CIP中查不到名字,并不代表这两个作者位置就不能用于评职称。只是与主编相比,它们在评职称时的等级和加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是评中级职称,要求可能不会那么严格。没有CIP的书籍,例如使用电子书号或国际书号的书籍,或者国内纸质书号专著的副主编,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是,如果是评副高级以上的职称,通常会明确要求书籍必须具有ISBN号和CIP号,即CIP信息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是国内纸质书号的专著,并且是前三名作者之一。因此,像副主编、编委、使用电子书号或国际书号的作者,由于没有CIP信息,就无法用于评职称了。
所以,在准备评职称出书时,大家应根据自己的评职要求和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毕竟,作者位置越靠前,所需支付的费用也会相对较高。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随时咨询云平文化的在线编辑!